第(2/3)页 道路两侧的每一栋楼房——无论是坚固的砖石结构政府大楼、学校,还是普通的民居——都被改造成了火力点! 窗户被沙袋和钢板封死,只留下狭窄的射击孔。 黑洞洞的枪口从二楼、三楼甚至屋顶指向街道。 地下室里隐藏着迫击炮和反坦克小组。 敌残存的装甲车辆和步兵战车被巧妙地隐藏在断壁残垣后,构成侧射火力点。 反坦克导弹小组占据制高点。 轻重机枪、无后坐力炮、火箭筒构成了密不透风的交叉火网,封锁着每一条可能突入的路径。 敌人的战术意图极其明确:利用城镇复杂地形和预设工事,层层抵抗,节节阻滞! 用巷战消耗我突击锋芒的锐气,迟滞我推进速度,为后方调动预备队和争取外援争取时间! “铁拳”营的先头连在突入镇口时,一头撞进了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! 一辆冲在最前面的坦克,侧面突然遭到隐藏在教堂钟楼里的袭击! 坦克侧后薄弱处,轰然爆炸! 坦克瞬间起火燃烧,车组成员生死不明! 紧随坦克的步兵,立刻暴露在街道两侧密集的火力下! 重机枪子弹如同泼水般扫来,将几名战士瞬间打倒! 从二楼窗户扔下的手榴弹在人群中爆炸! 士兵们被迫匍匐在瓦砾堆后、弹坑里,被压制得抬不起头。 战斗迅速演变为惨烈的逐屋逐巷争夺战! 战士们组成三人或五人战斗小组,在坦克残骸和装甲车的有限掩护下,向两侧建筑发起冲击。 ……… 在松山镇侧翼的丘陵地带,战斗同样残酷。 敌依托险峻地形和预先构筑的坑道、碉堡群,构成坚固的山地支撑点,居高临下, 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支援城镇守军,并威胁着我装甲纵队的侧翼。 士兵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,在陡峭的山坡上攀爬,暴露在敌火力下。 攻击坚固的混凝土碉堡,需要付出巨大牺牲。 爆破筒、炸药包是主要手段,工兵和突击队员往往需要顶着枪林弹雨抵近爆破。 ……… “铸剑所”指挥舰上,巨大的战场态势图清晰地显示着各突击方向的胶着状态。 第(2/3)页